查看原文
其他

Enlightener专访 | 欢欢和梦露:有幸见证是光宝宝的样子

是光四季诗歌 是光诗歌 2020-01-18

蓝字关注“是光诗歌”,发现孩子手里的光!


人物介绍:欢欢和梦露,与康瑜相识于云南支教时期,成为是光最早的一批成员。陪伴是光宝宝走过蹒跚学步的时期后,她们现在更多地默默关注着是光:欢欢已经申请去美国读数据科学专业的研究生,正在等待录取结果,而梦露即将留美归来,打算在国内工作。


2015年,梦露从美国华盛顿大学休学并加入美丽中国支教,成为了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耈街小学的语文老师。同时,康瑜也来到了昌宁,成为了距离耈街小学两小时车程的漭水中学的支教老师。

 

梦露教小学五年级的语文、英语,也教音乐和画画课,欢欢教四年级的语文英语和其他副科,康瑜是中学政治老师。因为学校离得近,她们一来二去就熟了起来。


提到康瑜,梦露说她“多才多艺”:到梦露的学校帮学生排练舞蹈、教书法等等。还不认识康瑜的时候,欢欢就对她在漭水中学举行的百团大战印象深刻,觉得“好厉害”。



2016年欢欢两年的支教任期已满,17年七月,梦露和康瑜的支教也结束了。


梦露回美国读研究生,而康瑜在两个月后打电话给她,说自己想了一个月,想做一个诗歌的项目,并且拿出了一个计划书。


“写的特别好,很打动人”。


梦露觉得欢欢也可以加入,帮忙写课程。欢欢觉得诗歌项目是挺好的一种尝试,于是三个人开始讨论:课程应该怎么开始做、机构应该分成几个部分、logo是什么、名字怎么取……


早期讨论的会议纪要


她们当时的讨论更像一个“开脑洞”的过程,讨论完康瑜就负责实施,找人做起来。


从欢欢和梦露的口中,是光最初的雏形被渐渐勾勒出来:项目的核心是课程——三个人本来打算设计的课程只面向初中生,后来联系她们合作的学校大多是小学高年级的。


经过试用,她们发现写给初中的课小学也能上起来,7年级的课能够适用于小学5、6年级,就慢慢把课程的适用范围扩大到小学。项目组成员也变得更加专业——康瑜找了人大博士生王庆,欢欢找了诗人毛老师,五个人一起讨论课怎么设计。


后来,大家发现初中和小学还是有一些区别,于是团队内部开始分工:欢欢写初中组的课,毛老师因为以前教过小学所以负责小学课程,王庆做3、4年级的课。与此同时,梦露负责课程设计,还在美国写论文、上课,在有时差的情况下做着幕后工作:找文献、设计教学思路。他们经常第二天早上起来就能看到一份新的文件发到群里。


就这样,是光“一点一点丰满起来”。


2017年下半年,康瑜和欢欢一起开始实地走访调查、跑项目地、企图更了解老师的需求。欢欢说,诗歌课当时开了两期、十几所学校参与,想听听它们的反馈。


在走访的过程中,两个人有欣喜的时刻:小朋友上诗歌课上得很开心,下课还会围着你跟你讲;小学生很好点通,思维打开快,写出的诗句让人觉得惊艳;欢欢发现三年级的课堂经常有“很奇怪的诗”,因为三年级小朋友刚刚会看图说话,前言不搭后语,可是恰好诗歌不那么需要逻辑通顺;诗歌课对于一些初中生影响很大,有人因为写诗脱胎换骨……


然而同时,两个人发现诗歌课还是“会有很多的小毛病”。比如:课程内容太多、枯燥、主次不分明;一堂课太冗长、偏理论;但初中生的课堂死气沉沉、没反应,只有成绩好的学生能偶尔发言。


最初的教案


面对这样的问题,欢欢说,初中课堂涉及的课堂管理技巧比较多,老师一旦经验不足,课就很难上下去。特别是刚刚去支教的老师,与学生有“磨合的过程”。


于是,当时是光尝试跟项目老师保持联系,多沟通。当老师和学生熟悉起来、有了默契之后,很多问题就自然消失,学生进入状态了,也越来越接受诗歌课。再加上初中生写作能力强,写诗其实是件上瘾的事。


最初的宣传海报


欢欢自己试着把课件做得更吸引人,是光也尝试使用奖励机制:“诗歌卡片”,丰富教学内容,推出晨读PPT,每天五分钟的耳濡目染就能带来不一样。


欢欢还提到,公众号的设立也是对学生的一种鼓励,他们的诗能被更多人读到,从而形成一个正向循环。


为是光做了这么多,欢欢和梦露也有自己的收获甚至人生规划的转变。


欢欢形容17年走访学校“挺开心的”,当时和康瑜一起玩感觉“特别好玩”,工作之余可以跑去吃美食、看独特的风景。这样珍贵的回忆一生难忘。而梦露在加入是光时正在攻读研究生,在是光的点点滴滴与学业上的思考融合,她的毕业论文写的就和是光有关——以诗歌教育为研究对象,分析了是光的课程结构、项目思路等等,可能这些就是“是光宝宝”在无形中回馈这些播种者们的独特方式吧!



人物|欢欢、梦露

撰文|书晗

本期编辑|Jerry

校对|玉群

 —End—


孩子的诗:月亮从哪里来||人生|你说


时光故事:Enlightener专访|景筱屹:变成一束光

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